“3,2,1,开始跑步!”湖南大学17级大一的学生们对这句提示音一定是很熟悉。没错,那就是可以锻炼身体、算入体育成绩、让大家又爱又恨的“步道乐跑”APP,每天都会有学生拿着手机在校区跑步,女生一次行程需在800m以上,男生需在1000m以上,每学期总次数至少40次为合格。对这种借助APP促进学生跑步的方式,老师和学生各有看法。
乐跑带来的烦恼
对于接触“步道乐跑”最多的大一新生来说,他们对这个软件有着更为直观的看法。有的学生觉得软件带来了较大的苦恼。一名大一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的新生陈方说道:“系统目前还存在较多的漏洞,跑步时遇到问题就比较麻烦。有时候它的定位不太准确或中途突然自动退出,这样我还要重新再跑。”
除了软件自身的问题,陈同学同时也表明自己平时并不喜欢快跑,对软件上强制要求的跑步配速就会比较反感,“这样很为难我们这些跑得慢的人啊,”陈同学语气中满是无奈。但是因为乐跑的相关成绩会列入体育课最终学期成绩,并在平时表现中占20%,所以虽然许多同学抵触这样强制性的跑步方式,却还是要为了自己的成绩拿着手机坚持跑步。
大一新生张诺就表明自己参与“步道乐跑”更多地还是因为体育成绩,而不是出于对运动的热爱。可以看出来,一些学生对“步道乐跑”的态度还是比较消极的,他们的跑步一定程度上已不是纯粹意义上的体育锻炼了。
积极看待乐跑
不过也有学生支持这种新式的体育教学方法,认为现在大多数的同学会不愿意主动去运动,这样一种强制性的方式不仅能帮学生提高身体素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锻炼意识。
“我不会抵触这个APP,因为我平时就喜欢运动,这个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影响。”对这款APP与学校的合作,一名研究生表示支持,“如果这个是强制性的话,我觉得能够起到一个很好的督促作用,如果是非强制性的,那么就没有什么意义。”他表示,大一新生刚到新环境,还比较迷茫,并且刚从忙碌的高中生活中解脱出来,容易变得懒惰,对体育锻炼难免不重视,就需要这样一种强制性的手段去提高意识。
他认为,学生应该将“步道乐跑”作为助推器,久而久之在养成跑步运动的习惯后,即使没有这个软件也会去自发地跑步。当然,如果想让大学生能够真正地到户外锻炼,仅靠“步道乐跑”软件是不够的,该研究生也给出了自己的小建议:“首先,班级或学院可以组建团体进行体育锻炼,毕竟,一个人运动是很难坚持下来的,如果有同学的鼓励和陪伴,那么克服自己懒惰的心理就会轻松许多;其次,学校以及辅导员需要带领宣传,学校尤其要加强重视。”
对于这个软件,老师也有自己的看法。体育老师许新厦说:“我们也是想要通过这个APP促进大家锻炼的自觉性的形成,平时如果没这个软件的话,大家缺少了运动的动力就会轻视体育锻炼。也许在实际操作中会有一些不公平的行为违背了我们的初衷,但有这个软件的督促效果一定是比没有好的。我发现大多数学生还是不太喜欢运动,这个软件也只是鼓励他们运动的一种手段,但我相信会对他们有积极影响的。”
从乐跑到课外锻炼
那除去“步道乐跑”的运动,大学生们对课外体育锻炼持有怎样的看法呢?在采访到的学生中,许多都表示体育锻炼是挺重要的,不管在生理还是心理上对他们都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一些学生的锻炼往往是时断时续的,不能坚持。
一名大三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说道:“平时我自己锻炼也都是以上一些体育类的课程为主,课外的运动难以坚持,不忙的话会去运动,有事的时候就放弃了。”往往大部分大学生能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并不时进行运动,但锻炼能否坚持下去并且成为习惯就要另当别论了。
大三工商管理学院的王阳同学表示自己有办过一张健身馆的卡,但到现在用的次数还不是很多,在非强制的情况下,运动锻炼对于自己来说真的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
针对把“步道乐跑”这种课外体育锻炼算入到课内体育成绩中的做法,体育学院副院长黄文武教授觉得这未尝不是一个好主意。学校的要求虽然有强制性,但每个人也需要自觉性的约束。学生不应该有抵触心理,而应该是很快乐地享受跑步,因为经常慢跑是最好的锻炼方法。就像“步道乐跑”官方标语所说:“让运动从此妙趣横生。”
(部分人名为化名)
记者丨王晗 曾路瑶 杨子萱
编辑丨王晗 曾路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