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于岳麓书院御书楼的湖南大学图书馆,馆史已逾千年。作为民国时期中南地区最大的图书馆,它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重新设计建造,建成后的新馆坐落在东方红广场北边,馆舍面积约为30400平方米,阅览座位3400余个,具有一定的规模。
在图书馆重新设计建造后的四十多年间,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湖大学生规模日益扩大,学生对图书馆的需求也随之增加,而这些年来并未发生太大变化的图书馆,在面对这些情况时,该何去何从?
麓山巍巍,湖图遥遥
此前,记者发布了一份有关湖大图书馆现状的调查问卷。在接受调查的同学中,有74%的人认为图书馆距离宿舍园区太远。来自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17级的谭同学说:“因为图书馆距离寝室太远,所以我在自习时会采用就近原则,不喜欢去图书馆。”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16级的王同学也表示:“图书馆距离寝室真的太远了,走路过去就要花上半个小时,在路上一来一回的时间足够我去做很多别的事情。”从天马园区到图书馆的距离为1.4公里,德智园区到图书馆的距离为1.9公里,中间没有公交车直达。“虽然在周一到周五有从图书馆发往这两个寝室园区的校车,但只在晚上图书馆闭馆前的时间段里有两趟,上面往往挤满了考研的学生,挤上去还是有一定困难的。”文学院16级的罗同学对记者说。
在这个问题上,德智园区的同学们无疑比天马园区的同学们有更多困扰。幸运的是,对德智园区食堂三四层的改造正在进行,在征求了学生、学工部、园区管理办和一些学生家长的意见后,图书馆计划将三层整层开放为自习室,四层为普通阅览室,预计其中将放置八至十万册藏书。改造后的两层建筑总面积约为3000平方米,能够提供900个左右的座位,许多同学们期待已久的24小时自习室可能会在德智园区率先付诸实践。
湘水泱泱,座位寥寥
一提到图书馆,不少同学首先想到的就是在图书馆开馆时鱼贯涌入争抢座位的考研党、拥挤闷热的八楼自习室、被塞得满满当当的存包柜……这些印象都指向了一个问题——图书馆自习座位不足。
罗同学在受访时提到:“我很少去八楼的自习室,因为自习室的人很多、位置也很挤,而且那里的椅子坐着也并不舒服。”有这样的体会的不止罗同学一个人,调查问卷显示,有31%的人因为自习座位不足而不想去图书馆。
目前图书馆的设计反映的仍然是七十年代的布局理念,阅览室与自习室严格分开,在自习座位短缺的情况下,只用于阅览的阅览室座位难以对紧张的自习座位进行替代或补充。记者从郑馆长处获悉:图书馆将在暑假重新进行整修,届时自习室与阅览室的界限将被打破,图书将按照学科门类按层存放,即图书馆的每层楼都可以看书,每层楼都可以自习。
宏开学府,难于借书
进入图书馆,在书目查询系统中输入想要借阅的图书名称,获得索书号,却发现图书在不能被借出的阅览室;继续搜索,查询系统显示在基本书库中有馆藏,进入基本书库来到标着对应索书号的书架前,仔细搜寻而不得。这样的情况不少同学都在图书馆借阅过程中遇到过。借阅难,成为图书馆留给同学们的普遍印象。
新影院17级的侯同学就曾经有过类似这样的经历:她在借阅《做新闻》这本书时,发现整个南校区总馆中,只在六楼的阅览室有一本,且不可外借。她在阅览室看了两天后,便再也没能找到这本书。无奈之下,她只好在周末赶到北校区,用手机将整本书拍下来,才得以看完全书。
从图书馆郑馆长和曾在图书馆做过一年志愿者的罗同学那里,记者找到了借阅难的原因。总结起来共有以下三点:首先,图书馆的确存在丢书的现象,不排除有学生偷书、藏书、毁书的可能性。其次,工作人员和图书馆志愿者的工作不到位,图书摆放分类的效率和质量欠佳。最后,学校的所有藏书都是按照一定规律统一排序,但其中有很多书被存在各学院的资料室中,于是便出现了在借书处无法找到对应索书号书籍的情况。
郑馆长在接受采访时向记者透露了图书馆即将进行的一个“大动作”:图书馆将对图书进行现代化管理,为图书馆约一百万册的藏书逐本放置阿尔法芯片,实现图书与其信息的精准匹配。这对同学们而言是一种巨大的便利,但这同时也意味着图书馆工作人员需要开展大量的工作。这项工作将在暑假期间进行,但难以确保在开学前完成,为此图书馆预计将在开学后闭馆一个月左右——“在这个小的痛苦之后,对学生后续使用图书馆是很有益的。”郑馆长对此充满希望。
楚材济济,馆藏平平
图书馆建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当时的设计是为了满足几千人规模的学生群体,可随着高校扩招,目前我校的学生人数已是当时的七倍,这直接导致图书馆馆藏量难以满足学生需要。
以纸本图书为例,北京大学图书馆藏书800余万册(截至2017年底),中山大学图书馆藏书632.43万册(件)(截至2013年底),中南大学图书馆藏书421.41万册(截至2016年底),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藏书392余万册(截至2015年底);而截至2016年底,我校图书馆藏书仅为349万册。
在记者收到的问卷中,48%的人认为图书馆需要增加馆藏数量。而郑馆长则表示,图书馆已经尽最大努力去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开展“书非借”、“新书闪借”、“三校(湖大、中南、湖师大)互借”、“绿色通道”等活动,并进行了相关宣传,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借阅需求。
罗同学经常通过“三校互借”的方式前往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借阅她所需要的书籍,由于专业关系,她借阅的书籍主要是文史哲类。“我在湖大图书馆找不到的书,在湖师大图书馆几乎都能找到,即便是一些市面上很难找到的也是。”
“败絮其外,金玉其中”,这是她对湖师大图书馆的评价。那么湖大图书馆,在未来能否有“金玉其中”的一天呢?
千年学府,但求宁静
与著名的旅游景点东方红广场仅相距十多米,图书馆周围嘈杂的坏境可想而知。“相比于总馆,我更喜欢去老图书馆,因为老图书馆的环境更加安静,而在总馆,即使呆在很高的楼层也会听见车鸣声。”罗同学的解决之道令人深感无奈。
除去外部环境因素外,图书馆内的工作人员和学生也是影响图书馆环境的重要原因。“有学生投诉工作人员在馆内大声喧哗时,我都会严肃批评我们的工作人员。”在郑馆长看来,作为图书馆的一份子,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有义务去维护图书馆的环境。“但我们的学生同样有这个义务,我经常在走廊上看见大声喧哗的学生,我觉得这是非常不好的现象,因为这个环境需要我们共同去维护。”郑馆长也指出了同学们在使用图书馆时存在的问题。
在谈到这个问题时,郑馆长还用他十年前在广州大学城考察时的经历向记者举例。“我从中山大学图书馆的电梯里出来时,我的鞋在电梯门上绊了一下,那一步迈的太重、声音太大,踩得我自己都不好意思,他们的图书馆走到哪里都是安安静静的。我们一直想要培养这种氛围,但很难培养起来,因为这个靠一个人是不行的,需要我们大家一起来养成,而且需要长时间的培养。”郑馆长说的十分恳切。在他看来,一所学校图书馆的环境是其学风的直接反映,“如果哪一天走进我们的图书馆,里面也安安静静的,我们学校的层次自然就提高了。”
后记
记者从郑馆长处了解到,一直以来,图书馆都有择址新建的意向,如若可行,新馆的落成势必能够有效地解决上文中提到的绝大多数问题。然而,这一设想能否实现依然存疑。
图书馆客观存在的种种问题不可否认,但同学们对待阅读的态度也值得深思。正如罗同学在接受采访时所说的:“图书馆虽然存在很多问题,但大家在吐槽的同时,又真的有好好利用过图书馆吗?”纵使图书馆纸本藏书仅有349余万册,但同学们在大学四年中所读的书加起来,又能占到这其中的多少呢?
记者丨郭欣然 章绮芳 王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