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与社会接轨,为时代发声——第七届红枫记者节“红枫论坛”凝聚校媒共识

  2020年12月20日  点击:[]


2020年12月13日下午,第七届红枫大学生记者节“红枫论坛”在湖南大学开启,本次论坛共设三个分会场,众多优秀校园媒体人围绕此前征集评选的关心议题展开讨论,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网络新媒体系主任戴松,湖南日报首席记者刘勇,湖南卫视《平民英雄》栏目执行制片人路晓丹担任论坛指导老师。

第一分会场的议题是“时至今日,每周多达数十万篇主流媒体发表的文章都出自AI技术之手。人工智能正在冲击整个新闻行业,你如何看待记者行业的未来发展?”讨论首先从“现实生活中可以由AI代替记者写作的新闻有哪些?”这一问题进入,接着谈到当下记者所应具备的素质,最后放眼记者行业的未来,刘勇和在座校媒代表畅所欲言,表达了各自的看法。


(“红枫论坛”第一分会场现场)


刘勇老师谈到,财经、体育类新闻的部分报道可以由AI代替撰稿,其在数据分析、写稿速度上远胜于人工。但“丹青难写是精神”,新闻报道中的情感与精神永远不可能被替代,好的报道需要深厚的新闻功底与家国情怀。“惟楚有材HNU”校媒代表认为,AI技术对于记者行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记者行业可以将其作为工具以促进自身在未来更好地发展。


(刘勇和校媒代表进行问题探讨)


(“红枫论坛”第二分会场现场)


第二分会场的主题为“重大灾难实践中,新闻媒体如何坚守人文关辉,避免伦理失范,减少负面情绪传播的报道?”讨论中,路晓丹老师分享了自己参与制作《平民英雄》的经历,谈到“当灾难发生,落在每个人的身上都是重大灾难”,强调新闻媒体需要坚守人文关怀精神。


(路晓丹老师阐述重大灾难中新闻媒体如何坚守人文关怀)


随后,“岳麓学子论坛”、“岳麓书院学生新媒体工作室”的同学继续针对如何在灾难事件中进行人物访谈和减少被访者负面情绪展开交流。路晓丹老师建议同学们,一方面要与采访对象多交流,取得对方信任,另一方面要坚守真实,不要刻意回避受访者的不幸遭遇,但也要“点到为止”,避免伦理失范。

第三分会场,戴松老师和各校媒代表就“校园媒体如何实现与社会媒体的接轨,培养新一批新闻人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交流。


(戴松老师发言)


李子怡同学分享了“湖大青年传媒”坚持生产深度优秀内容,与校外媒体构建多方面联动合作,立足校园,放眼社会,追踪热点,全方位培养履行社会责任的校园记者的经验。“湖大有个建筑院”公众号负责人耿铭捷提出的“在团队换届时如何既保持内容原有质量又能实现进一步创新”的困惑,引发了现场众多校园媒体人的共鸣。戴松老师建议,可以利用建筑学院丰富的人才和专业资源,创新内容形式与视角,打造具有专业特色和独特风格、富有包容性的“出圈”内容。其他校媒负责人提到的打破成员分工层级,确立统一审稿标准等方法也获得了大家的赞同。


(湖大青年传媒负责人李子怡发言)


分会场讨论结束后,全体与会嘉宾人员来到主会场,对各论坛的发言观点进行了总结交流。此外,获得“第六届红枫大学生记者节扶持计划”立项的“岳麓学子论坛”、“湖大艺术有个圈”、“湖大青年传媒”负责人熊玲珑、宋爽、李子怡,还上台与大家分享了所在校媒的内容生产和管理经验总结,并提出“向更符合青年面貌,更关注社会现象,更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校园媒体发展”的未来发展目标。现场气氛热烈,掌声雷动。


(“岳麓学子论坛”熊玲珑在台上分享)


最后,三位指导老师对校园媒体代表们的发言进行了点评,对校园媒体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并鼓励同学们肩负责任、满怀热情、积极实践,不断提高内容质量、拓宽传播渠道,提高校园媒体的影响力。


(刘勇老师发言)


(路晓丹老师发言)


(戴松老师发言)


(全场合影)


从“校园媒体峰会”到“红枫论坛”,红枫大学生记者节的这一活动始终致力于为各高校校媒提供近距离交流学习和展示自我的平台,对于青年树立社会意识、提升媒体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红枫论坛聚焦社会当下,凝聚社会共识,展现了新时代下校媒人的责任与担当,更彰显了青年一辈不负青春、不负韶华的坚定信念。


记者丨王玺涵 熊煦 高传播

摄影丨芮杏子 缪心雨 孟知鹭啵

责编丨余美霖 王艺晓

指导老师丨戴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