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加强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提高学生干部素质

  2013年10月24日  点击:[]

一、学生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条件

合格的学生干部必须具备一系列的基本素质,包括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较高的组织管理能力;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优良的学习成绩,心胸豁达,办事公正,能够发扬民主,善于团结同学;不骄不躁,谦虚谨慎;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大胆创新的意识;批评与自我批评精神等。但是,这只能作为培养学生干部应达到的目标,而不能作为衡量一个学生能否作干部的标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曾对学生干部规定了三个主要标准,实践证明是可行有效的:(1)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2)有为同学服务的愿望并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3)学习成绩中等以上。

二、学生干部的产生

选举法目前在班级一级学生干部产生时采用的比较多,一般采用差额或等额;任命法一般用于新生班干部和校、系团学组织的临时人事变动;聘任法一般是由团组织或学生组织公开招聘,经面试和书面考察,再经一定程序的讨论,由组织公布聘任。

从具体实践来看,无论哪种方法产生出来的干部,只要他们基本上符合前述的三个基本条件,都能取得比较满意的工作效果,学生本人也可得到锻炼和提高。但是,不同的方法产生出来的干部是有不同特点的:选举型干部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但有时会选上老好人或被动型干部(即本人不愿干无奈被选上),如果组织不当也有可能选上较差的学生。任命式干部由于事先作了比较详细的调查研究及考察,并直接与本人交谈,征求意见,一般本人意见不大,但是会存在没有群众基础的问题。竞聘和自荐的干部很多都是“怀才不遇”,又有要求锻炼才干展示才华的强烈愿望。一旦成功,会以很高的热情很大的魄力积极工作,但是会出现“能说不能干”型干部,有些还有一些明显的不足和缺点,需要老师给与指导和帮助。组阁型干部一般比较团结,但会出现“树倒猢狲散”现象。

根据不同的方法产生出的干部,应该充分分析其特点,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干部进行针对性指导,选举性干部重点培养其工作积极性,任命式干部则重点在于培养其工作时如何更多地融入亲和力,工作稳重周全则是竞聘和自荐干部的警言。

三、学生干部的培养

培养环节是抓好学生骨干队伍建设的基础环节。

1.建立健全全校学生骨干培训网络,逐步建立校、院(系)两层次业余团校和高、中、初三级学生干部培训班网络。每年培训各类学生骨干近千人次。

2.安排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学生骨干的培训内容,首先,必须体现我们教育的培养目标;其次,必须针对学生骨干的实际;第三,必须满足学生骨干开展工作的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摸索,逐步形成具有学校特点,符合学校教育培养目标要求和学生骨干成长及工作需要的、较为稳定的各类学生骨干培训内容。

3.采用富有实效的培养方式。(1)时常请领导、老干部和教师、专家等,通过报告、讲座、座谈和上课等形式,向学生骨干讲时事政策和学校中心工作,传播工作经验和方法,谈人生追求与理想,言传身教,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2)加强理论研讨和实践锻炼。在培养学生骨干的过程中,我们常常把握理论观和实践观,启发他们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在实践中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3)建立“兼职干事”制度。对于各方面都比较突出的并且在学生组织主要岗位工作过的学生骨干,选拔到校团委兼职干事岗位上协助指导老师分管一些学生组织,参与团委具体工作。

四、学生干部的使用

根据当今高校学生干部的实际特点,在使用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岗位职责。当今高校往往有许多学生组织、社团,每个组织中又分为许多部门、中心,相应的学生干部队伍也非常庞大,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人浮于事的情况。只有明确每个人的岗位职责,才能合理地调配人力资源,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组织、社团的办事效率,同时也使每一个学生干部得到有效的锻炼。

2.打造平台、创造空间。学生干部的名单一经确定,就要给他们创造展示自己能力和才华的舞台。因为除了大一的新生外,学生一般不大希望老师管的过宽、过细,也不希望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而是自己“走”,从而不断从实践的失败和成功中积累经验,由此培养出来的能力正是他们未来工作所需要的。

3.加强干部队伍的纵向和横向交流。这既能促进各个学生组织、社团干部之间的交流,培养他们之间相互协作的关系,又能很好的利用“老干部”这个资源。对于新生而言,由于生活环境、学习方法及工作对象发生巨大的变化,不可避免地造成种种的不适应,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加强新老干部之间的交流,以便传授他们的工作和学习经验。

4.善用激励效应。这种效应主要是人们在榜样的模范行动鼓舞带动下,激发起饱满的热情和高昂的斗志,迸发出巨大的力量去克服困难,战胜困难,取得更大的进步。学生工作者对于学生干部的要求应该是:越是优秀的学生干部要求就越高,这本身就是一种对学生干部的激励,让学生干部之间形成一种相互追赶的良性竞争气氛,使学生干部个体发展更全面,表现得更优秀。

五、学生干部的考评

实行考核评价机制和有效的奖励约束机制,严格学生骨干队伍的管理。科学的考核评价是加强学生骨干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校团委结合实际制定量化的考核指标,坚持定性分析和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骨干的工作及表现。

各级团组织要建立不同层次的学生干部工作档案,并负责每年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骨干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应包括:政治表现、学习成绩、工作业绩、表率作用、参加岗前培训及在岗培训等方面的情况。考核结果应及时向学生干部所在院(系)的党、团组织和教育班主任通报,并记录在学生干部工作档案中,作为评选先进,推优入党,推荐就业,选拔留校、留学的重要依据。

凡考核评价为优秀的学生干部,在学期综合测评评定中适当加分;还应作为评选校级或市级优秀学生干部的候选人。对于不能胜任相应职务的同学进行谈话、教育,对那些由于失职而造成不良后果的同学劝其辞职或就地免职。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逐步扩大、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干部队伍的重要性逐渐凸现出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不仅是学校各项工作得以贯彻的途径,而且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我们要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为契机,培养具备相当的政治敏锐性和社会责任感的学生干部,扎扎实实地抓好学生成才这一根本任务,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