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如何做新时代的校媒人——第五届红枫大学生记者节校园媒体峰会顺利召开

  2018年11月17日  点击:[]

如何做新时代的校媒人?11月17日下午,在第五届红枫大学生记者节校园媒体峰会的现场,来自全国各地三十余所高校的八十多名校园媒体记者代表,就这一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峰会持续了三个半小时。

本次峰会分为四个分会场,分别邀请了新华网记者刘扬,湖南日报经济新闻中心记者刘勇,湖南经视融媒体部副主任、湖南经视马兰花开传媒有限公司副总袁文茜,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与艺术学院孙玉玲老师,作为分会场嘉宾,与校媒代表共同进行无领导小组讨论。

其中,第一会场就“新时代下校媒的特征”与“校媒如何做优质内容”展开讨论。经探讨,校媒代表们一致同意,在新时代下,校媒应当兼顾实用性与服务性。并认为,评估校媒的标准有三个:获得老师的肯定,获得自己的肯定,获得受众的肯定。

第二会场,校媒代表们结合自身经验,就大学校园媒体的发展现状、发展困惑、发展方向分享了心得体会。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校媒代表,提出了结合抖音等平台发展校媒的举措。华东政法大学的校媒代表,则分享了参赛作品《改革开放四十年四十人》的完成过程。最后,本场的嘉宾,刘勇老师从自身的从业经验出发,谈到了媒体人应有的担当,与媒体人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三会场,讨论了三个议题。首先,他们对本届记者节的主题“改革开放四十载,携手助力新时代”,进行了解析;然后,进一步探讨了新闻理论与新闻实践的关系;最后,得出观点,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关系不是互相对立的,二者之间只是工具载体发生了变迁,内容才是重点。

第四会场,就“什么是校媒人”与“怎么理解新时代”进行了交流。校媒代表们认为,校媒人应当既是“学生记者”,又是“准新闻人”。在新时代下,校媒不应固步自封,而应当顺应时代潮流,多关注热点新闻,结合媒介特点,利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进行传播。并且,新闻要坚持“内容为王”,注重媒体的可持续发展,使校媒永葆生命力。

四个分会场讨论结束后,所有嘉宾和校媒代表们齐聚湖南大学北楼217模拟新闻发布中心,进一步深入交流,并作总结。

新华网记者刘扬发表了讨论后的感受:“当下大学生对校园媒体的认识很深刻,具备了专业化思维、社会化思维、市场化思维与前瞻性思维”。

他总结了校媒发展过程中应当注重的五个关系,分别是“校园媒体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专业主义与大众主义的关系”“校园媒体工作者多重身份之间的关系”“内容与技术的关系”“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关系”。并指出,专业主义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变革,作为校媒,应当坚守新闻专业主义。

另外,他提到,在改革开放这个关键节点上,校园媒体的工作者应当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正确的导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记者应当做好时代的见证者与历史的记录者。

进入最后的自由讨论环节,嘉宾与校媒代表们积极互动,峰会现场气氛热烈。校媒代表问到,社会媒体如何处理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之间的关系,刘扬老师分别从形式层面、内容拓展层面、与指导思想方面进行了多方位的解答。

在谈到关于“校媒人如何进一步促进自身发展”相关问题时,刘勇老师、袁文茜老师、孙玉玲老师都分别结合自身经验,给出了宝贵的建议。

本次校园媒体峰会促进了各高校媒体之间的交流与讨论,对于促进新一代校园媒体的发展与转型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启发新一代校媒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有担当意识,发掘校园媒体与众不同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