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科研动态
09 2022-01

科学家的故事(七)——大地的女儿隋静霞:“回归大自然,我愿变成一颗小小的砂金”

 隋静霞(1934.11.2—1994.5.21),女地质学专家,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原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副研究员。1956年夏,从长春地质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武汉地质专科学校任教;1961年申请调往吉林省地质局通化地质大队从事野外地质工作;1980年调入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研究所从事大地构造及成矿学研究;曾承担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发表了一系列地质学科研论文,为国家地质找矿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隋静霞在身患乳腺癌晚期...

25 2021-12

新闻与传播学院举行《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践行者》征文活动终评会议

12月24日,新闻与传播学院《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践行者》征文活动终评会议于北楼307会议室举行。评审会议由雷跃捷教授主持,全体评审委员会委员到场参与评审,学院组织员孙建中受学院纪委委托到场进行评审监督工作。雷跃捷教授对本次征文活动的主要目的及作品收集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并进一步明确了此次终评的评分标准。他指出,此次评选的作品既要紧扣本次征文的主题要求,同时还要兼有一定的学理性,评选出能代表湖大新闻学...

25 2021-12

新闻与传播学院召开行政人员政治理论学习暨民主生活会征求意见座谈会

12月24日下午,新闻与传播学院行政人员全体会议在北楼307会议室召开,学院全体管理辅助人员参加,会议由党委副书记李洪玉主持。会上,李洪玉书记领学了《湖南大学二级单位纪检组织工作办法》。李书记强调,各位老师应当加强党性党风党纪建设,廉洁从政,遵纪守法。从岗位职责出发廉洁从教,同时对学生做好廉洁修身教育,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在征求学校党委班子及成员、学院领导班子及成员民主生活会征求意见环节,与会老师们结合...

24 2021-12

科学家的故事(五) 地洼学说创立者陈国达:地质“三件宝”不能丢

陈国达(1912.01.22—2004.04.08),国际著名地质学家、大地构造学家,地洼学说(活化构造学说与递进成矿理论)的创立者。1912年1月22日出生于广东省新会县,1934年从中山大学毕业后进入北平研究院读研究生,师从中国第一代著名地质学家翁文灏。先后在两广、江西等地从事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十余年。1946~1951年,任中山大学教授、地质系主任,1952年调任中南矿冶学院教授。1956年创立地洼学说,从上世纪60年开始引起国际地质学...

20 2021-12

岳麓传媒论坛系列学术讲座第100期 | 熊澄宇:从媒体融合到媒体再造

2021年11月18日,岳麓传媒论坛系列学术讲座第100期在湖南大学北楼307会议室举行,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讲专家、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围绕“从媒体融合到媒体再造”主题开展讲座。讲座由新传院副院长阳美燕教授主持,雷跃捷教授、李洪玉副书记等师生参加。(讲座现场)熊澄宇教授的分享分为基本认知、功能思考、路径思考、效果思考和手段与目标四个部分。熊教授指出,目前的媒体发展情况是从新媒体到新新媒体...

19 2021-12

新闻与传播学院召开研究生干部培训大会

12月19日,新闻与传播学院于腾讯会议召开了学生干部培训大会。此次培训由学生会主席张冬月同学、20级团总支吴迪同学、20级专硕一班班长杨阳、20级学硕一班心理委员王景涛讲解,全体学生干部参加。会议伊始,研究生会执行主席张冬月同学向大家介绍了研究生会的基本情况,她认为学生干部,尤其是研究生干部要认识自己、发展自己、成就自己、珍视自己,在日常工作中要有细心、耐心、恒心、诚心,在重点工作上要有信心、决心、匠心...

17 2021-12

科学家的故事(四)——诺贝尔奖获得者高锟:我还是中国人呢

高锟(1933.11.04—2018.09.23),世界著名物理学家,香港知名教育家。1966年发表“光通讯”基础理论,提出以光纤代替体积庞大、成本昂贵的铜线,用以传送容量几近无限的信息,先后在电磁波导、陶瓷科学、光纤制造方面获28项专利,成为光纤信号传输的奠基人、世界光纤通讯领域的先驱者,被誉为世界“光纤之父”。1987至1996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199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96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1981年12...

17 2021-12

科学家的故事(三)——袁隆平:“申报院士只是想让科研工作得到一种认可”

2021年5月2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十次代表大会上,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要让院士称号进一步回归荣誉性、学术性,维护院士称号的纯洁性。袁隆平,正是中国院士称号荣誉性、学术性、纯洁性回归的一个楷模。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先生在长沙去世。第二天,受习近平总书记的委托,时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许达哲转达了对袁隆平的深切悼念和对其家属的亲切问候,在高度肯定袁隆平重大贡献的同时,提...

10 2021-12

新传院:行政党支部召开政治理论学习会

12月7日下午,新闻与传播学院行政党支部政治理论学习大会在北楼306召开,学院全体管理辅助人员参加,会议由党委副书记李洪玉主持。会议伊始,党委书记胡建国指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取得了丰硕的重要政治成果,并就十九届六中全会的“两个决议”和“两个确立”的主要内容作了宣讲。胡建国指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大家在会后应“好好学习、深入领会,把会议精神落实在自己...

03 2021-12

科学家的故事(二)——袁隆平:“杂交水稻既能高产又能优质”

1960年夏天,袁隆平在实验田发现一株“异型”的稻穗,它植株高大,穗大粒多,跟其他水稻植株相比,如“鹤立鸡群”。他做好标记,坚持观测记录,到秋收时获得 170多粒种子,对于如此优秀的植株,袁隆平想到将之作为良种培育。这是一种千百年传下来的方法,称为种子“选育”。此后十余年间,袁隆平坚持不懈,克服种种困难,还经历了“文革”期间试验田秧苗被人为破坏,终于在1973年10月的全国水稻科研“苏州会议”上正式宣布:我...

科研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