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李天南等17名同学荣获湖南日报社-湖南大学大学生评报组2016年度“优秀评报员”称号。湖南日报社编委办主任周韬、高级编辑刘爱民,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程华为他们颁发了荣誉证书。
湖南日报社—湖南大学大学生评报组是湖南大学与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共建的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重要合作项目之一,于2014年4月正式启动。评报组指导老师由湖南日报社资深编辑和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专任教师组成,先后组织、指导100多名本科生、硕士生参与评报。作为湖南日报开门办报、联系青年读者的一大创举,湖南大学新闻传播教育开放课堂的一种探索,大学生评报组在校媒合作培养新闻传播人才方面初见成效。
自2015年初至今,湖南大学学生评报组平均月提交评报意见50条左右,阅评范围几乎涉及到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媒体,阅评意见被集团终评采纳率超过10%。学生的读报习惯得以养成,专业思维不断强化,新闻评析与采写编评能力得到锻炼,评报组成员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学子。李天南同学荣获中国日报(香港版)举办的面向港澳台及大陆高校的第四届“校园学报新闻奖”最佳经济新闻报道亚军、季军,并保送中山大学;张鸿腾同学保送四川大学、李潇同学保送华中科技大学……
在总结表彰会上,大学生评报组校外导师、湖南日报社高级编辑刘爱民、湖南日报社编委办主任周韬肯定了评报组师生的实践成绩,并就新闻采写、新闻阅评和在场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
刘爱民高级编辑以鲜活的实例强调了做新闻、评新闻时要时刻关注报道背后的新闻背景,把握时代历史发展趋势,关注当前党和国家政策方针,关注老百姓根本利益。他还从自己的切身经历、校园生活中的偶然事件等入手,启发大家着意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新闻思维,学会从多个角度去挖掘有价值的新闻。
“在这个新媒体迅速发展,人人可以做新闻的时代,信息纷繁复杂,如何有效获取有用信息?”对新闻传播1503班杜佳冰同学提出的疑惑,周韬主任以罗尔事件为例指出,自媒体时代,新闻学子在面对移动客户端各种随时可能反转的报道时,新闻专业主义显得尤为可贵。他希望青年学子学会在转发评论前“等一等”,有自己的思考判断,对“专业性”存敬畏之心,不人云亦云。(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