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科研动态

怎样做好人物报道——新京报首席编辑胡杰学术报告会

12月23日下午三点,新京报深度报道部首席编辑胡杰在湖南大学教学北楼217报告厅以“怎样做好人物报道”进行学术报告。凤凰网执行总编辑曹晓波等资深职业媒体人,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副院长向志强出席讲座。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党委委员阳美燕担任主持。

胡杰,历任新京报深度报道记者、编辑、北京新闻部主编、中国新闻部主编、社会新闻部主编、传媒研究院总监,随后回到采编一线,现为新京报深度报道首席编辑;从事新闻工作20余年,见证了中国深度报道的变迁。主要代表作有:《十万群众送别女公安局长任长霞》、《马加爵落网》等一批有较大全国影响力的作品。

胡杰老师结合自身职业经历与媒体采写实例给学生们分享关于人物报道的经验。在他看来,“人物报道的精彩在于把人物做透,要让人物性格跃然纸上,所以写人物真的不好写。”这既说明人物报道要展现人物真性情的重要性,也侧面体现出做人物报道对于媒体人素养的高要求。而关于“如何把人物写活”这个命题,胡杰老师特别强调要善于观察并体验人物的真实生活状态“要随时张开新闻触角,保持对新闻的实时扫描”。他还以大量新京报人物报道素材为例,为同学们具体讲解人物报道的前期准备工作和采访写作技巧,提到人物写作要善用细节,巧用意向,多用动词,追求客观平实内敛的语言风格。

针对学生提问,胡杰老师亦是耐心回答。就“如何写好人物细节”,他以优秀记者罗婷为例,“大学生们应该多读书,积累语言文化功底;多观察,独具一双慧眼,发现人物线索。”关于“应如何挖掘小人物的不同寻常之处”,他认为“最简单的方式是体验式采访,记者跟着他们一起工作生活”。当提到“平衡人文关怀与一手独家的采访矛盾”问题时,他深刻分析了中国当前的舆论环境,提出在注重人文关怀同时也要尽力把新闻报道做好。

此次学术讲座,胡杰老师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场生动细致的“人物采写课堂”,围绕做好人物报道的主题,提供了许多具体的实践经验,更专业的思路启示,同时也在新闻敏感和新闻素养方面对学生们提出了要求和展望。

文字:唐凯丽

图片:刘欣萌



科研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怎样做好人物报道——新京报首席编辑胡杰学术报告会

12月23日下午三点,新京报深度报道部首席编辑胡杰在湖南大学教学北楼217报告厅以“怎样做好人物报道”进行学术报告。凤凰网执行总编辑曹晓波等资深职业媒体人,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副院长向志强出席讲座。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党委委员阳美燕担任主持。

胡杰,历任新京报深度报道记者、编辑、北京新闻部主编、中国新闻部主编、社会新闻部主编、传媒研究院总监,随后回到采编一线,现为新京报深度报道首席编辑;从事新闻工作20余年,见证了中国深度报道的变迁。主要代表作有:《十万群众送别女公安局长任长霞》、《马加爵落网》等一批有较大全国影响力的作品。

胡杰老师结合自身职业经历与媒体采写实例给学生们分享关于人物报道的经验。在他看来,“人物报道的精彩在于把人物做透,要让人物性格跃然纸上,所以写人物真的不好写。”这既说明人物报道要展现人物真性情的重要性,也侧面体现出做人物报道对于媒体人素养的高要求。而关于“如何把人物写活”这个命题,胡杰老师特别强调要善于观察并体验人物的真实生活状态“要随时张开新闻触角,保持对新闻的实时扫描”。他还以大量新京报人物报道素材为例,为同学们具体讲解人物报道的前期准备工作和采访写作技巧,提到人物写作要善用细节,巧用意向,多用动词,追求客观平实内敛的语言风格。

针对学生提问,胡杰老师亦是耐心回答。就“如何写好人物细节”,他以优秀记者罗婷为例,“大学生们应该多读书,积累语言文化功底;多观察,独具一双慧眼,发现人物线索。”关于“应如何挖掘小人物的不同寻常之处”,他认为“最简单的方式是体验式采访,记者跟着他们一起工作生活”。当提到“平衡人文关怀与一手独家的采访矛盾”问题时,他深刻分析了中国当前的舆论环境,提出在注重人文关怀同时也要尽力把新闻报道做好。

此次学术讲座,胡杰老师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场生动细致的“人物采写课堂”,围绕做好人物报道的主题,提供了许多具体的实践经验,更专业的思路启示,同时也在新闻敏感和新闻素养方面对学生们提出了要求和展望。

文字:唐凯丽

图片:刘欣萌



上一篇: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新闻简报(第十二期) 下一篇:考察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