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大学六业之——专业

  2012年10月12日  点击:[]

一、专 业

对“专业”这个词的理解,同学们可能是既清晰又模糊。

现代大学是按专业招收新生并进行培养的。大学新生都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就读的是什么专业。但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内涵与外延却不甚了解,很可能有的新同学在自己所就读的专业面前感到有些迷茫。这都是不必大惊小怪的正常现象。但若任其发展下去而不及时加以引导,就会对个人人生发展产生消极影响。认识、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并在此基础上激发专业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可以说是同学们必须迈出的大学生活的第一步。

(一)什么是专业

科学地讲,专业是指根据学科和社会需要分门别类进行高深专门知识教与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按专业设置组织教学,进行专业训练,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职业分工分类

(二)专业的形成

专业的形成有其内在的必然规律,它与社会分工的发展、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分化与综合以及高等教育自身发展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人类的知识最初是混沌一体、彼此不分的,自然也不存在所谓专业的问题。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知识不断的扩张,最终产生了知识的分化。古希腊圣哲亚里士多德极为重视对知识的系统考察和全面把握,并对人类知识首次进行了系统的学科分类,专业的概念初现端倪。专业的形成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社会需求是其生命的源泉。

(三)国内外专业的发展

自中世纪的欧洲起,大学开始分专业教学,培养专门人才,专业开始进入高等教育领域。中国专业化的高等教育肇始于近代,戊戌变法过程中维新派创办的各种专门学堂,一直被视为是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发端。解放以后,新中国为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借鉴前苏联经验对高等学校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高等教育领域中的专业化色彩颇为浓厚。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中的专业分化日益细密,专业化程度显著提高。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在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并借鉴国际通行惯例的基础上,一方面相继颁行了《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以及《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另一方面又在部分高校进行自主设置本科及研究生专业的试点。可以说,一个原则性与灵活性并存的高校专业设置体系正在我国逐步确立。

(四)选择专业的标准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选择专业可谓是人生中的大事。我们可对专业的选择分为理性者与非理性者两种,而这其中又尤以后者居多。他们或盲目追赶时髦、或听从父母安排、或过于固执己见,而不顾自己的学科专长、性格类型以及社会的发展需要选择专业、填报志愿,甚至入校以后还试图调换专业。职业不分贵贱,专业也不分好坏,只有适合与不适合。选择专业的标准就是选择自己适合的专业,能发展自己潜能和潜力的专业。

(五)辩证看待热门专业与冷门专业

根据市场经济规律,某些时下的热门专业,由于需求饱和,几年内或许会滞销;某些时下的冷门专业,几年后可能会出现紧俏。因而,我们希望对所学专业不合心意的同学不要朝秦暮楚,现在自己不甚喜欢的专业说不定在毕业时就会成为紧俏“商品”。前些年为大家所热衷的会计、国际贸易、金融、计算机等专业,到现在却成为就业的难点;水利、气象、环境保护等当年的冷门专业却因就读人数稀少反而供不应求。选择专业应当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考社会的就业形势,做出自己的正确判断。

(六)专业与就业的关系

你现在所学专业也许既不是自己所喜爱的又非今后有发展的,但没关系,因为你所学的专业与今后的就业并没有截然一致的联系。同学们在大学时代应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与特长。以前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毕业生必须按自己所学的专业到指定的单位工作;在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毕业生完全可以“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即使你所学专业与所从事工作相差较大,只要你有能力且能干下去,你一样具有极其广阔的发展空间。况且现代的大学教育多为通识性教育,其培养目的并非专才而是通才,这也使得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完全有可能适应今后非专业性的工作。当然,我们并非是要否认专业学习的重要性,学习乃是学生的天职,专业学习应当是贯穿大学生活的主线。我们的建议是:深入了解、学习你已经选择的专业,根据自我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和社会需要理性对待专业,学会喜欢和爱上自己选择的专业,在学好专业的同时,逐步拓展自己的视野、培养自己的能力,为未来顺利就业、成功立业夯实基础。